林文宝:孩子最好“输”在起跑线,因为以后多得是机会“赢”
林文宝
台湾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魔法象学术顾问
这位儿童文学界的老顽童,曾提出过很多颠覆传统的教育观点:比如他曾为《蜡笔小新》正名,提出“不是小孩‘色’而是大人心里有鬼”;他曾说过“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因为阅读被成人赋予了太多沉重的内容和形式”;还曾提出“反对孩子看漫画的家长回古代去吧”……
在刚刚结束的魔法象一周年生日会上,作为魔法象学术顾问的阿宝老师,又一次用“孩子最好‘输’在起跑线上”的言论征服了全场听众……
魔法象一周年生日会在第二书房金中都馆
1 孩子最好“输”在起跑线 因为以后多得是机会“赢”
不知道是谁提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观点,导致父母和老师都卯足了劲儿揠苗助长,早早开始要求孩子学知识、上早教,甚至阅读也被功利化了。
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创意的时代,是一个动脑筋的时代。今天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强调孩子学到了多少,尤其是幼儿园阶段,如何建立和呵护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当今的幼儿园教育,我认为还是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获取,过于功利化,这种对孩子催生催熟的状态,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对书本的抵触,会让孩子不想和畏惧长大。因此,比起在很小的时候就希望孩子掌握很多具体的知识,“快乐的童年”才是对孩子成长最为有益的。具体到阅读的部分也是同理,从阅读中获得什么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童年阶段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别让孩子每天读很久书 “玩”才是最重要的功课
妈妈们需要了解关于阅读的三个维度:首先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接着是让孩子学会阅读,再有就是把阅读当做学习的工具。
0~6岁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黄金期;在10岁左右,国际上会有专门针对孩子是否学会阅读的测试;到了孩子15岁左右,我们要关注孩子是否能够把阅读当做学习的工具。可见,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妈妈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不必苛求每天有很长的阅读时间,“玩”还是幼儿园阶段孩子最重要的功课。书籍,毋庸置疑是开拓孩子视野的很好的途径,但是在6岁以前,接触广阔的真实世界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更为重大。在假日多带孩子走出去,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3 如果父母喜欢阅读 不会有不喜欢阅读的孩子
很多妈妈问我,亲子阅读从多大开始?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认为亲子共读从宝宝出生就可以开始,对于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当然不是自己读,而是妈妈读书给宝宝听。妈妈首先要自己从书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再通过讲这本书的方式,通过妈妈的声音把这种“阅读的快乐”传递给孩子。
阅读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这种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家庭里的阅读氛围,爸爸妈妈是否喜欢读书呢?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呢?如果爸爸妈妈每天看电视、玩手机,却口口声声说孩子为什么不读书,这种督促是很无力的。
4 躺在床上读书没什么大不了
阅读的意义不止是为获得知识,它提供的还有休闲、思考与内省的乐趣,不读书不会死,也不会生病,可你要相信,读很多书的人,生活一定非常快乐、休闲。
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觉得很大一部分问题在于父母或老师。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目的。孩子读一本书,父母一定要问问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说读书要有读书的样子,不能边吃东西边读书,不能赖在床上读书,一定要好好坐在书桌前。必要的规矩养成,我不反对。但是有些时候,父母也要灵活,不能因为太过功利和过分强调规矩,而让孩子丧失了阅读带来的休闲和愉悦。
有一本很有趣的书,《阅读的十大权利》,是法国一个高中老师写的,因为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差,不爱读书,他通过观察总结了孩子读书的十大权利。其中提到,孩子有不读书的权利——爸爸妈妈不读书,老师不读书,为什么逼我读?孩子还有有跳页读的权利——谁规定一本书必须从头到尾读完?另外,还有一读再读的权利——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就是喜欢一天到晚一读再读。当然也有有不读名著的权利——有些书,特别是名著,常常会被问到读过没有,很多人不好意思说没读过。可为什么非读那个书?不合口味为什么非要读。最后,有随时随地读书的权利:谁说读书非要端坐书桌前……
如果拥有了这些权利,相信孩子一定会更爱读书,因为在读书时不再有来自成人的欺压和束缚。
5 不陪孩子看动漫的妈妈不是好妈妈
今天的传媒非常发达,妈妈其实很难做到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到妈妈认为不适合孩子看的书籍和动画片。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与其围追堵截地对孩子接触的书籍和动画片加以限制,不如做到尽量多的参与和陪伴孩子的生活。
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看《蜡笔小新》的动画片,而很多妈妈对这部动画片有质疑,感觉这部动画片里的很多情节都太过成人化。
但首先,孩子的很多视角,和大人并不相同,对一些成人化的细节,孩子可能只是单纯的好奇,并不会看到那些大人以为的很有深意的内容。另外,如果妈妈是陪着孩子一起看的,在一些比如小新掀女生裙子等片段时,妈妈就会及时地提醒孩子,这样做是不礼貌的行为,被掀裙子的姐姐会不高兴哦!
妈妈陪伴孩子一起看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动画片,切身地去发现孩子为什么喜欢,具体地指出动画片或书里的问题,跟孩子客观地讨论一本书和一部动画片的是不是好看,客观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多数时候,孩子都是可以接受和认同妈妈的意见的。如果妈妈只是一味地强行说不许看这个动画片,或不许读这本书,孩子往往反而会不理解和抵触。
回想我们在高中大学时代,是否也有过偷偷看大人认为不好的、不许我们看的书的经历。当时,我们去看也不是要去学坏,而只是好奇而已。而那些书对我们现在也没有任何的影响。当我们了解了,好奇心被满足了,我们自然还是会选择更适合我们品味的书来读。
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通过不断错误的尝试,和更广泛的涉猎,来慢慢建立自己的阅读喜好和品味。只有接触过所谓的好品质的书籍和相对所谓不够好的书,才能锻炼出鉴别书籍好坏的能力。想要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对自己负责,是需要妈妈给到孩子机会来锻炼才能实现的。
6 床边阅读是我非常推崇的亲子共读方式
英国有上百年床边阅读的历史。小朋友通过长期的床边阅读,习惯了妈妈讲一个故事,要一天一天,讲很久才能讲完。于是,才会诞生《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
近些年,中国的妈妈也在逐渐接受床边阅读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妈妈还是会“读一小会儿就催促孩子快睡”,孩子对阅读刚刚兴起,妈妈就像强制关掉水龙头一样,用”快睡“把孩子的兴致浇灭了。或是,妈妈讲着讲着,孩子没睡着,妈妈先睡着了。当然偶尔妈妈太累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常常是这样,床边阅读的效果就很难保证了。至少,妈妈的状态应该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本身是很热爱阅读的,是很享受床边阅读这件事儿的,发自内心地愿意陪伴孩子这段临睡前的亲子阅读时光。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床边阅读这样的阅读仪式感呢?是因为仪式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惯性,感觉这就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里往往都会有晨读十分钟的规定,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孩子能获得的知识其实很有限,但却因为这十分钟集体阅读的氛围,给到孩子深刻的影响,让孩子养成一种每天哪怕只有十分钟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习惯每天的生活中要有阅读这件事。床边阅读的仪式也是同理,用每天临睡的半小时时间,形成全家享受阅读的氛围,用集体阅读的力量来影响孩子,比一味督促孩子读书,要有效得多。
7 过度认真的教育是灾难的开始
我们常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所欲,也不应该随意加诸于别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有些孩子天生喜欢音乐,有些孩子可能就是对画画兴趣浓厚,有的孩子喜欢宅家读书,而有的孩子就是喜欢户外运动……父母和老师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或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能单纯从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接受你认为的所谓的对孩子好的安排。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还不听话,不领情。其实,父母有没有想过,自己一厢情愿所做的一切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父母教给我,老师教给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孩子需要有学习和生活的自主。尊重孩子独立的生命,让他们快乐地享受童年时光。现代的教育总是期望寻找一个标准化、规格化的制度,可是世界本来就不一样,孩子也正因为不一样的个性而可爱。如今,面对孩子,如果父母和老师还总是忙碌地、认真地一味施加自己所相信的真理,最终,必定会导致父母在焦虑中失去自我,孩子在奔忙中失去童年。所谓“过度认真的教育是灾难的开始”就是如此。
教育应该摆脱以大人为主体的模式,真正回归以孩子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和关注。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先观察孩子的需求,再有的放矢地给到孩子需要的帮助。
延伸到阅读部分也是同理,强制要求孩子读父母限定的书目;盲目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读书量和读书时间;太过功利地追逐阅读中的所得……这些是否都是父母在亲子阅读中“过度认真”的某种执念。其实,教育是要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放手让孩子更自由的阅读。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阅读不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也不要强制灌输功利性的理念。试着放手尊重孩子的喜好,和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读的书,陪孩子一起看他们选择的动画,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图画书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当教材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所以一本图画书越有趣,越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文章来源 / 魔法象童书馆
-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
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朋友~
|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
回复 「书房/ 分馆/ 加盟/ 微店」
合作&投稿&联系
- 可发送✉至 -
bookbook123123@sina.com